当前位置:好运社 > 热门话题 > 国学 > 国学经典 > 历史上的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意思
手机版

历史上的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意思

来源:好运社 阅读:1.9W 次

历史上哲学兼政治家董仲舒,曾经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,那就是三纲五常。这个政策在当时,引起了不小的轰动,因为了很多人广泛的注意和讨论。那么关于三纲五常,具体是什么,代表着什么呢?一起和小编来往下看看吧!

历史上的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意思

“三纲”指“君为臣纲、父为子纲、夫为妻纲”三条封建道德原则,要求为臣、为子、为妻必须绝对服从于君、父、夫。“五常”指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五个封建道德教条。“仁”即爱人、孝悌、忠恕等。“义”指封建道德规范和标准。“礼”是各种封建礼仪、制度和规范。“智”为判别是非之心。“信”系忠诚守信。这些都是用以调整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妻、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。

三纲最早源于先秦时期,董仲舒加以改造而成“王道之三纲”。五常则是由董仲郐在孔孟宣扬的仁、义、礼、智基础上,再加上“信”而成的,即“仁、谊(义)、礼、知(智)、信、五常之道”。

小结:三纲五常指的是家庭、君主之间的到底原则,五常就是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这些比较重要的,一些道德教条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haoyunshe.com/jdgx/jingdian/pl59e8.html

Copyright © 2024. 好运社 All right reserved. 浙ICP备20200214号-2

文字美图素材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立即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