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好运社 > 占卜命运 > 周易算命 > 南怀瑾易经:第十一章 开物成务 冒天下之道
手机版

南怀瑾易经:第十一章 开物成务 冒天下之道

来源:好运社 阅读:1.85W 次

南怀瑾易经:第十一章 开物成务 冒天下之道

南怀瑾易经:第十一章 开物成务 冒天下之道

子曰:夫易何为者也?夫易,开物成务,冒天下之道,如斯而已者也!

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,以定天下故业,以断天下之疑。

是故著之德圆而神,卦之德方以知,六艾之义易以贡,圣人以此洗心,退藏于密,吉凶与民同患;神以知来,知以藏往,其孰能与于此哉?古之聪明睿知,神武而不杀者夫。

是以明于天之道,而察于民之故。是兴神物,以前民用。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。

是故阖户谓之坤,辟户谓故乾,一阖一辟谓揲变,往来不穷谓之通,见乃谓之象。形乃谓之器,制而用之谓之法。利用出入,民成用之谓之神。

是故易有太极,是生两仅,两仅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定吉凶,吉凶生大业。

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,变通莫大乎四时,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。崇高莫大乎富贵,备物致用。立成器以为天下利,莫大乎圣人。探赜索隐,钩深致远,以定天下之吉凶,成天下之登叠者,莫大乎著龟。是故天生神物,圣人则之。天地变化,圣人效之。天垂象,见吉凶,圣人象之。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。易有四象,所以示也。系辞焉,所以告也。定故以吉凶,所以断也。

开物成务千秋大业

“子曰:夫易何为者也?夫易,开物成务,冒天下之道,如斯而已者也!”

《易经》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?第四章里孔子己经作过答案,说到“同与天地准,故能弥纶天地之道”。可是在本章里,对于《易经》这门学问,又有另外的答案:“开物成务,冒天下之道,如斯而已者也!” 他说《易经》的学问是“开物”,开发宇宙万物--—天文、地理、人事、看得见的光明面、看不见的阴暗面、看得见的阳世间、一切的一切等等,这就是“开物”;“成务”,成就一切人世间的事情,你要想办事,非要真正通了《易经》,才能真办事。换句话说,“开物”用现代的术语讲,就是为把物理世界的根本找出来;“成务”,就是把人生的根本法则找到。“冒天下之道”,“冒”就是我们现在年轻人所谓的“盖”,把天下的一切统统都盖下去了,宇宙万物一切最高的道理、原则,都在它的范围之内。“冒天下之道”,大原则都在这里边;“如斯而已”!不过如此而已!很轻松的,不过是这样的一个学问罢了。可是连这一步我们都过去不了,我们就是过不去,连八八六十四卦都摆不出来,要想过去,那是很难办到的。如果六十四卦你还摆不来,想“冒天下之道”,也冒不来呀!

“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,以定天下之业,以断天下之疑。”

孔子说,学了《易经》以后,你就可以“通天下之志”,也等于佛家讲的神通,别人心里想的什么事情,你都知道。“通天下之志”是《易经》的境界,所有一切人的心态、动念、万物的动态等,通了《易经》便都知道了。“以定天下之业”,为想成大功、立大业,非懂《易经》不可!不然没有办法成功。“以定天下之业”,这个业可分为两种。我经常讲,我们中国人往往把这句话错用了,大家常常把做生意称为事业,常听到“你做什么事业?’’这句话错了!做生意不能算是事业。

事业的定义,在《系传》里很明白地告诉了我们。是什么呢?“举而措诸天下之民,谓之事业。”我们这一个人,在活着的一生里做一件事情,对世界人类永远有功劳,永远有利益给人家,这个才叫事业,就是人生的价值。最普通地说,上面最高到皇帝,下面最倒楣到讨饭的,当皇帝和做乞丐都不是事业,那是职业。其他你当宰相也好、部长也好、大学教授也好、补习班的小老师也好……那都是职业,不是事业。大家为弄清楚,找个工作赚钱吃饭,或打个知名度……那不叫事业。真正称得上事业的,古往今来没有几个人。

所以孔子赞叹大业,就是指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等的事业。在我们历史上功业最大的是大禹王。我们这个老祖宗,把中华民族变成农业国家,奠定了我们立国的基础。他的付出,他的努力,他的成就,就是事业。因此他为万世所崇拜,其功永不可没。这种才叫事业。其他的人,生意做得再好、赚钱再多,你要讲事业,那还很远。

我经常对大家讲:事业是永远的。不要说外国史上的明君贤相,就是我们巾国的历史,你能报得出二十个皇帝的名字吗?报报看!几千年来那么多名宰相,你能报出几个?我们在这里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啊!唐朝以后到现在多少状元?你晓得吗?官的大小没有用的,多少财富的人家,过不了几年,人家早把他的影子忘掉啦!在当时是很风光的,但是因为他没有事业,所以他不能长久、不能不朽。所以有志气的人,要想建大功、立大业,就为讲事业。这个事业一定为对天下国家有所贡献。因此人生有两种事业:一种是当世现身的事业,那很有限。活着时人家知道名字,一死了以后,也就人死灯灭,不为多久,人家已经淡忘了!像我们老朋友在一起谈话,经常会想到当年那些红了半边天的人,现在黑得已经乌啦!名字都被人忘掉啦!连我们当时的人都已十把他们忘掉,想不起来,一般人更不用说了。不过孙悟空和关公,大家都还是知道的,因为他们的作为好像事业,这叫做干秋大业。像释迦牟尼、耶稣、孔子,在地球没有毁灭以前,他们的大名就永远存在,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。因为他们对人类有了贡献,这样才叫千秋大业,是另一种事业,绝不是你做官的权力所能比拟的。

一个人当了皇帝,就算统治全世界,最多也不会超过儿十年就过去了。历史的十验告诉我们,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有超过三十年没有战乱的。当然并不是说全面的世界战争,反正不到五六年或七八年,不是这边打仗,便是那边冲突。现在世界各地还是有战争的,不过我们台湾没有而已。大家不为以为这样就可太平了!以人类世界来讲,很不太平。中东打得一塌糊涂,他们不是人吗?叫我们怎么能够安定呢?只有胸怀千秋大业的人,他在战火中、变乱中、任何时候都永远跟人们同在的。这个人的事业与菩萨、上帝的慈悲心怀一样,在人类极为苦难的时候,他永远值得人们信赖。所以《易经》的道理,教我们成就的就是这种事业—通天下的大志,成天下的大业的事业。

“以断天下之疑”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……人类很多的疑惑,我们将来怎么样?我们的前途如何?谁也不知道。我们个人的前途,明天过得去过不去?都不知道。学了《易经》以后,我们都可以知道,甚至哪一天、哪个时辰我们要去啦,也都晓得,这就是所谓的“断天下之疑”,断就是判断。如果要间《易经》这一门学问是干什么的?就是下面这答案一“以通天下之志,以定天下之业,以断天下之疑”。但是我们必须能够到达“无思”、“无为”的境界,要能“寂然不动”才可。如果没有到达这个境界,那只好靠依通啦!因为自己不可能会有神通的,依通就是靠卜卦了。

退藏于密

“是故著之德圆而神,卦之德方以知,六爻之义易以贡,圣人以此洗心,退藏于密,吉凶与民同患;神以知来,知以藏往,其孰能与于此哉?古之聪明睿知,神武而不杀者夫。”

“蓍之德圆而神”,拿蓍草来讲,蓍草长得很怪,它整个的心是圆的,很圆、很硬、中间有孔。空灵代表了“无思”、“无为”。这种草跟竹子差不多,竹子是空心的,蓍草也是。我们民间有两句话:“人为实心,竹要空心。”就是这个意思。蓍草中间也是空的,所以说圆而神。

卦呢?“卦之德方以知”。德是讲性能,“方以知”,方代表四面八方,无所不到,我们画的卦具有最高的智慧。“六爻之义易以贡”,六爻就是我们卜卦用的爻,每一卦有六爻,六个步骤。六爻的意义是“易”,容易的易,你懂了《易经》根据程序来判断,是很容易的,这就是《易经》卜卦依通的解释。但是学《易经》不要走到邪路去了。光是会卜卦、能够知道过去未来,充其量不过变成一个碟仙而已。光现神通就错了。大家为注意啊!《易经》这门学问,你修到最高能够神通了,那还不算到家啊!

那么为修到什么程度呢?“圣人以此洗心”,为回转来!这是道心。自己心里什么都没有,空啦,洗练自己的内心,归到最高的圣洁的境界。“退藏于密”,我们宗教家一佛家、道家功夫到了极点,能够成佛、成仙,就是做到这点,“洗心、退藏于密”。所以你们学佛、修道的要注意啊!还要修到能够“洗心、退藏于密”,反转来一点一点地减,减到了最后,什么也没有了,达到“寂然不动”的境界。可知修到有了神通还不算数,要再进一步到无神通那就是道了。有神通就是用,是用之于神通。如果只要想卜卦知道过去末来,那你就邪门了,已经错了。这里告诉你:“圣人以此洗心、退藏于密”。洗心就是学佛修道的空“念头”、空“思想”。真正得了道的人,一定能“吉凶’与民同患”。

真正得道的人,不但不用神通,而且灾难来时能够躲得开也决不躲。在佛学的名词这叫做“应劫”。劫数 一来,该杀头的时候,便仲出头来让人杀,痛快地杀,这就是得道的人。真正得道的人,跟普通人一样。为什么呢?“吉凶与民同患”。民不是光指老百姓,而是一切众生。用现在的话讲,就是好的、坏的,人家共同平等,不因为自己有神通、有本事,而享有特殊的遭遇。所以耶稣肯钉上十字架,无论如何,总算是真的圣人。因为他流出来的血是红的,同我们一样,那是痛苦的。如果功夫到了,流出来的血便是白浆,这在道家很多。不过没有关系,我还是很恭敬他,因为他真正做到了“吉凶与民同患”。耶稣最后不但没有怨恨,他还为说:“我为世人赎罪。”真了不起!就凭这一句话,他就有资格做圣人。这也就是《易经》的道理,“吉凶与民同患”。所以真得道的人,不会现神通的。

最高的智慧

“神以知来,知以藏往,其孰能与于此哉?”得道的人都很平凡,他们有道也不会表示出来,一切能够前知,但他不用前知,所以古人说“先知者不祥”。一个人有神通、有先知,是最不吉祥的。我们中国文化还有一句话“察见渊鱼者不祥”,眼睛清明到水里头有几条鱼都看得清楚,这个人就糟糕啦!先知者不祥,所以万事先知的人多数都是不得善终的。有神通的人,佛家的戒律是“戒不用”。假使要用,那他就差不多啦,大概准备死啦,因为他已变得不是人了。

一个真得道的人最平凡、最普通,就是“吉凶与民同患"。但是他能不能知道过去未来?他全知道,这就可以叫圣人。等于我们一个人有钱有地位,肯到贫民窟里头过贫民一样的生活,去帮助他们,同他们完全一样,这才是有道之士。可不是因为你穷惯啦,觉得跟穷人住在一起很舒服。那是你命苦,没有命来享受富贵。一个人在绝对的富贵中做到“与民同患”,便等于地藏王菩萨所说“地狱未空,誓不成佛”的道理。实际上他早成了佛了!因此,他有资格坐在地狱里头,所以地藏王菩萨是很伟大的。不过伟大得小了一点点,如果他还不是地藏王菩萨,他还没有菩萨的境界,而能够真正坐在地狱里头:“好啦,你一定要下地狱,我来跟你一一起受苦。”那就更伟大,那虽不是菩萨而更菩萨了。

所以说,这个道理要搞通,才知道《易经》“神以知来”的道理。换句话说,未来的虽然都已知道了,但更重要的是“知以藏往”,从内心到脑子里却是什么都不知道,这才是最高的智慧。什么智慧呢?知道一切,最后到了一张白纸一样,什么都不知道,这就是圣人的境界,就是“神以知来,知以藏往’’。一切都归子没有,一切都藏了起来,跟一般人一样,那才是最高的智慧。

但是一般世俗的聪明人没有不喜欢表现的,尤其是喜欢知道别人不知道的,却不知道“察见渊鱼者不祥”的老话。假设我们全世界到处都是特务,工作的世界处处都隐藏着机密,像做生意一样,调查、搜集、输入电脑……在这种情形下,大家更是想要知道你所不知道的。知道未来是很危险的,历史上因前知而丧命毁家的大有人在。真正能够一切都前知了,却要能够“知以藏往”,变成什么都不知道,才是最高明稳妥的。

所以他说《易经》这样一种学问,“孰能与子此哉?”谁能洞彻这种学问?谁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呢?谁能知过去未来,而又等于完全不知不用?谁能做到该倒霉的时候就去倒霉,自己决不逃避呢?如果因为自己有前知便躲开了,那不行!那不是圣人。

神武不杀的圣人境界

所以什么叫圣人?大家都问:我们中国为什么标榜孔子?因为他绝不逃避困难。尽管也有很多人骂他,尤其是他碰到的那些道家人物,像楚狂接舆等.人家都在挖苦他,挖苦得很厉害。有一次小学生跟孔老师失散了,学生找老师找不到,碰到一个叫蓬萌的一一就是现在公寓大厦的管理员,问他见到老师没有,他说:“什么老师呀?:”“就是我老师孔了。”他说:“啊!那个家伙!”学生说:“就是那个鼻子人大的,头上平平的那位老先生。”他说:“啊!那个就是孔丘啊!”学生说:“是呀,就是他。"蓬萌说;“哉看到他啦。凄凄惶惶,如丧家之犬。”那个“丧家之犬”骂人骂得很苦呀,变成野狗啦,没得人家收留的狗。有收留的狗虽然没有牛肉吃,但也还有点冷饭吃。没有人收留、在外边到处乱跑的狗,就是丧家之犬。道家就拿“如丧家之犬”来骂孔子。因为那时天下大乱,大家都劝孔子算了吧,一个人是救不了的。但是孔子不变初衷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他只尽其在我,尽他的心力去做。这就是《易经》的道理,圣人之道,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,明明知道救不了,也一样要救。所以《易经》这个精神,孔子说谁能做到呢?

“古人聪明睿知,神武而不杀者夫!”我们上古的老祖宗是得道的圣人、对人类有贡献的、绝顶聪明的人。聪是耳朵灵光,明是眼睛好,脑筋好就是聪明,但不是智慧,智慧不是聪明,那叫睿智,后来就叫慧智,佛家叫智慧。它不是从脑筋好来的,不是聪明,那是天纵圣人。“聪明睿知,神武”!中国的老话“有文治者,必有武功”,文武要双全。读书读得好,风一吹就为倒的人,碰到一点小事情哎哟一声大叫,比女孩子还害怕,那就没一点用啦!巾国古代的教育,都是文武合一的。大家看中国古代的人物,像孔子呀,孟子呀,没有身上不带武器的。但是有武不用,有功夫不用。很多人学了功夫,一辈子都不用,都没有打过人,这样可以,但是不能没有功夫。“古之聪明睿知,神武而不杀者夫!”人可以有本事,一手可以把天下人的头像切萝卜一样切光,有这么高的本事。但他却是永远慈悲人家,永远是爱人的。有些人认为慈悲就是窝囊,认为我慈悲人家是我窝囊,没有英雄气概,也有人认为那不是慈悲,是没有本事。究竟如何呢?

我们大家都知道,佛家有一句话说“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”。大家也都会引用,尤其那些学佛的,更是如此。我说:不要吹牛,你们那个刀呀,连剃头刀都不如,不为说自己看到了刀就怕,连看到太太拿起厨房的切菜刀都会发抖的,你哪里还有资格去拿屠刀呀?放下屠刀是指那些拿着刀砍过许多人头的人,然后忽然不干了,看到那些被杀的太可怜了,慈悲心发,放下屠刀,不再杀了。那是慈悲!你连杀人的本事都没有,说你慈悲放下屠刀?那是胆小人打架说的:“你有胆子站在这里不要动,我回去叫我哥哥来,看你怕不怕。”说着就跑啦!那是不行的。

所以说,《易经》这一门学问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精神是:有神通而不用,不但不用,还为“退藏于密”,“无思”、“无为”、“寂然不动”。尤其无所不知,能知过去未来而“吉凶与民同患”,同普通人一样,非常平凡,这才是得道的人。谁能做得到呢?他没有说是现代的人能够做到,只有推崇古人;“古之聪明睿知、神武而不杀者夫”!有这个条件,便快要修养到成佛境界、得道的境界了,快有资格可以去当上帝了。我们大家想修道,先要考察考察自己这块材料,是不是又聪明、又睿智、又神武、又不杀。

领导人的条件

大家为知道,《易经》是帝王之学、领导之学。以中国文化传统来说,古代的明君必须深明此道,都要懂这个学问,才能做一个明君贤王。所以真正做领导的人必须:

“明于天之道,而察于民之故。”

上明天道,为把自然现象、宗教哲学,一切都搞清楚。因为懂得天道,就懂得了宇宙之道,然后才可为君,才可以领导万民。不过这个天在古文里代表了好儿种意义,有形象的天堂的天,也是这个天;形而上那个本体的道,也是这个天;人的心,我们的良心,我们一般所谓的天理良心,也是这个天。有时候这个天是抽象的,有时候是实际的。这里所谓的天道是指形而上的,包括了有形的天文,像天上的星星、月亮等。找们一般所谓的太空,不是形而上的,这个太空还是形而下的,因为它是叮以看得见、摸得着的。什么叫形而上的呢?人类知识不能到达的那个,就是形而上的。《易经》告诉我们,为明了天之道,明了天不可知的一面,才能够懂得人生社会,懂得人民生活一切的事物,包括人类的思想等。

“者兴神物,以前民用。”

所以一个领导者要懂得帝上之学的《易经》,懂了这个学问,便能够创造物质文明,给人民创造幸福。现在科学的发展差不多到达了“是兴神物”这个境界。近来很多人专门研究中国上古史,发现在我们上古史中,也有很多令人解不开的神秘处,像大禹治水等等,都有兴神物的能力,像是石头可以赶起来跑路,山可以自行搬开等。各位要知道,那个时候我国人口那么少,大禹九年中把全中国水患治平、水利弄好,的确是不可思议的事。在那个时候,要治理中国的水患,你需为动用多少人力啊!而那个时候整个中国的人口不会超过现在全台湾的人口。那么大的水利工程,那么辽阔的面积,怎么办?在我们上古史上说,大禹到了哪里,不管是石头还是山,大禹千只为用手一划,叫它开开,它就开啦,要把这座山搬开,一句话山就自己搬开啦,要把石头赶起来跑,就赶着跑啦……关于这些神话多得很,这就是“是兴神物”。

兴神物干什么?神物是利人的,贡献社会的,这是人民的福利。“以前民用”,在圣人们看来,人民的福利才是最重为的,“是兴神物”,,给人类利用。所以得道圣人了解了这个学问,达到了“兴神物,以前民用”这个境界,以后己身便“退藏于密”、“寂然不动”。有了这种功夫和修养,它的作用是什么呢?“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夫!”

智慧到了最高处,人情世故、天文地理都通了,通了以后怎么样?通了以后的人,做人更要小心。“齐戒”就是斋戒。读古书,这个“齐”字很多地方读“斋”。我们看古书有“齐庄中正”这句话,“齐”就是斋。什么是“斋”呢?斋就是心理精神作用,所以叫心斋。吃素不是吃斋,吃素是不吃荤,不吃荤也不是不吃肉啊!不吃荤是无荤,像大蒜、韭菜呀,这些都是荤的。出家人为什么不吃荤呢了因为荤含有刺激性,会刺激人的生理,容易使人起欲念,所以出家人饮食为无荤。荤是草头的,不吃肉是另一件事。一般人把不吃肉叫做吃斋,那是讲错啦!什么叫做斋?斋就是心灵的一种境界,“无思也”、“无为也”、“寂然不动”,这个境界就是斋。大家为注意啊!我们讲中国文化,干万不为跟着一般人的错误讲法。

“戒”呢?真正到达了己身“退藏于密”,内外改变了,心境不被外物所动摇,不被外面环境所影响,所以“齐”’下面是“庄”。这个“庄”就是庄敬的庄,是“庄重”的意思。无论是修道人或是我们一般人,生活态度都非常重要。一个人能够不受外界的影响,这个时候的心至中至正,所以说“齐庄中正”。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作用,四个字包括了一切宗教的祷告在内了,是不落形式的。所以圣人到了这种程度,懂了一切过去未来以后,变成更谦虚、更小心,就是“齐戒以神明其德夫”!自己越是斋戒得清静,神通越大,自己本身也越到达神明的境界,明白了天下一切事物。这个样子你的德业便更进步,你对人类的贡献也更伟大了。

变与通

下面我们讲“用”。

“是故阖户谓之坤,辟户谓之乾,一阖一辟谓之变,往来不穷谓之通,见乃谓之象,形乃谓之器,制而用之谓之法,利用出入,民咸用之谓之神。”

“阖户谓之坤,辟户谓之乾。”坤卦代表阴、也代表地、也代表女性;乾卦代表阳、也代表天、也代表男性。乾坤两卦代表的很多,有物体里边黄金、玉、冰也是以乾卦作代表,像釜、布、文也是以坤卦作代表。“是故阖户谓之坤”,把门关拢来就是坤;“辟户谓之乾”,打开了叫做乾。换句话说,乾卦是放射性的。两扇门阖起来就是坤,打开了就是乾。一阖一开,一收缩一开放,好像一紧张一松懈一样。但是一关一开之间,卦就在变了,就是,一般所谓的变卦。人生的道理就是这样,不过我们自己不感觉、不注意罢了。我们每一分钟、每一秒钟都在变,不但我们身体在变,思想也在变。像刚刚答应你的话,过一下便后悔了,这就是变,所以说“一阖一辟谓之变”。这个字宙间的万事万物,随时都在变化之中。天地间没有不变的事、没有不变的人、没有不变的东西。就是因为我们人不懂得这个道理,凡是好的大家都希望它不要变。像人类的感情,我们都希望爱河永浴,希望它不要变;年龄也希望不要变,永远青春等等。可见人永远都是那么愚蠢!如果我们懂了这个道理,知道天地间没有不变的事物,变是当然。不变?没有这回事!认为不变,那是神经病、是梦想!天地间的一切一定要变。所以孔子说“一阖一辟谓之变”。因为变,才有过去无始,未来无终,无始无终,都在变化中。

“往来不穷谓之通”,不变的东西都是死掉了的。不过大家要知道,这个“死”,也是个假定的名词《易经》的道理,天下没有不死的东西,死也是变化的一种现象。“死”的本身也是一种变化,尽管它死了,但它还在变,不停地在变。人死了,肉会烂,骨头也会慢慢变成灰尘、变成泥巴,泥巴又变成东西,又活起来啦……这一切都是在变。所以说我们现在生活在这里,每一秒钟也都在变中,我们的生命也是变出来的,是青菜、牛肉、鱼虾、五谷、辣椒、盐巴……变出来的,我们的生命随时在变--一大便、小便、流汗、生病……这都是变;我们又变成青菜,青菜又变成我们……吃素的是青菜变的,我们一般人是肉变的,天地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。“往来不穷谓之通”,一变就通,所以变就谓之通。

学《易经》的人,一切事情为晓得“变”与“ 通”,不晓得变一与通的人,不要学《易经》,因为!看一切都认为是呆板的、一定的。天下没有这回事!因此天地万物在变化中,看得见的我们就叫它象,现象,“.见乃谓之象,形乃谓之器”。现象里头有固定形体的物,我们叫它“东西”、“器具”。而能够懂得物理的变化、精神的变化,把它制成一个东西,供人民使用的,这个就叫做法则,“所谓制而用之谓之法”。甚至于做生意也一样。做生意的人把没有的变成有,把无用之物变成自己的财富,这就是有眼光,能够看得到,所以说“见乃谓之象”。

我个人就有个例子。一九四九年我本来想到香港看一看,然后到东南亚走一趟。后来遇到一个朋友刚从东南亚回来,他就跟我讲了很多情形。我说算了,你已经看过’了,我就不要再看了,东南亚这个“象”我已十知道了。我说听说一位朋友在香港,可怜得走投无路,准备跳海自杀啦。谁晓得半年之后!发财孙现在有钱得很。我说为什么会这样呢?他说这就是《易经》的道理,变而通的。我间他怎么变出来的?他说他逃出来时,连衣服都没有换的,身上一长满了虱子。忽然他运气来了,美国人作了一个生化试验,要用虱子。但美国人身上很一干净,根本不会长虱子,到哪里找虱子呢?所以便在香港登了一个要买虱子的广告,被他看到了,就干脆培养虱子,一瓶一瓶高价卖到美国去。最后他变成养虱子的专家,一下子就发了财啦!……我们听了就大笑,真是运气来了,这就是“见乃谓之象”。看得见、会动脑筋。“形乃谓之器,制而用之谓之法”,没有用的东西,经你动脑筋,变成有用了!就是这个法则。这也就是“往来不穷谓之通”的道理。

“利用出入,民咸用之谓之神。”“利用”本来是个好名称,但是现在很糟糕了,一提到这个名称便很难过!我们的社会道德,多一半因为“利”而使它堕落得一塌糊涂。非常可悲!不过大自然界里的万事万物,普通人看到没有用的废物,乃至丢弃的东西,但对人类却会很有用处,看你有没有这个智慧,知不知道利用,会不会利用而已!譬如原子弹爆炸,我们怎么来躲避原子尘呢?最好的方法是钻到垃圾堆里,那就是对原子尘最好的防护!可是现在的垃圾都送到内湖烧掉了。说起来也是很可惜的,万一发生了原子战争,垃圾也就变成宝贝可以救命了,只看你会不会利用它。“利用”,一出?一入之间,这个法则懂了,“民咸用之谓之神”。人类本身如此善于运用这些,那你这个普通的凡人,就变成神啦。所以《易经》、佛经都是智慧之学,看大家怎么来利用它,并且怎么能懂得它的变通,那就是神了。

你我的太极

“者悔易有太极,者生两仅,两仅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定吉凶,吉凶生大业。”

太极本来是《易经》的名词,后来被道家引用了,于是有些人便误以为太极是道家发明的。太极是什么呢?太极就是个圆圈。你们打太极拳的太极,在没有动以前,这个圆圈是空的,这就是太极。太极在没有动以前,什么都没有,一爻未动。这个时候佛家就叫做空,是形而上的。“寂然不动”,可以叫它太极,也可以叫它没有极。后来有一个人又创了一个名词,你打的是太极拳,我的拳比你的还高明,叫无极拳。其实也不用去创造,“太”字便包括了一切。

讲太极的历史,道家的历史称太极有五个名词:太易、太初、太始、太素、太极。“易有太极”,太极一动,就生出两个东西了。学《易经》的人都懂,万物各有一太极。这个原则大家要把握住啊!像看风水啦,就离不开这个太极。风水很难看呀,必须懂得万物各有一太极,我这里有个太极,你那里也有个太极。每一个人本身也就是一个太极,每一种自然界的物也各自有一太极。懂得太极,才能谈其他。这个太极,就像移形换步,换步移形。譬如说我坐在这里,大家看到我的像是这个样子,我朝东走一步,这个现象变啦!我再朝西走一步,像又变啦!每一步的现象都不同,自然它所产生的作用也变了。万物本身各有一太极,太极里头又有一太极,现在我们这个课室里头也有一太极。

你说这个人好好的,他的胃生病,那个太极已经出了问题。所以万物各有一太极,移形换步。没有动以前,什么都没有,还是一太极,一动便成了两仪,“阴”与“阳”。譬如我的手不动便没有事,一动就有阴有阳,有了阴阳就生四象:老阴、少阴、老阳、少阳四个现象。什么是老?就是到了极点,老啦,太老就要变。老就要再生些年轻的,因之又有了少。老阴老阳、少阴少阳,四象就生出八卦,八个现象就这么来了。我们从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下面看,横图下面是白的,什么都没有,那就是太极。一动就生阴阳,就有黑白,再.上面一层就生四象,四象就变八卦,八卦就变化出来六十四卦。

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

这个图表面看是从下面变上来的,其实不是,是从里面变出来的,是太极一动而发生的,就是这个图案。大家要运用《易经》,必须懂得这个原理。由四象就生八卦,由八卦就定吉凶。由八卦的现象看到有好、有坏,没有第三样事……不好不坏。所以懂了《易经》以后,便知道天地间只有两件事:“吉”或者“凶”,没有中问的不凶不吉。不凶不吉是没有的,如果有,那便为归到太极,“寂然不动,无思无为”。那是不阴不阳、无阴无阳,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了。

说到这里大家为知道,吉就是一定的好,凶就是一定的坏吗?不一定。吉凶就生大业,万事有好就有坏,乐极生悲,那是必然的道理。悲剧也没有一定的坏,也许会更好。所以一个人失败了,失败不一定就是痛苦。你懂了以后,也许感到失败还蛮好的,还很愿意接受这个失败,这就是所谓的“吉凶生大业”。这个道理为搞清楚,才可以谈卜卦、谈神通。由此可知天‘下的事没有绝对的好,也没有绝对的坏。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,老子的道理、孔子的学说,都是从中国《易经》里边出来的。老子曾说“道生一”,道就是太极,没有动以前还是太极,一动就有一;一生二,有了一就有两个;二又生三,两个就变成三个;三生万物。只讲三爻。道生一,有我就有你;一生二,两个人一结婚便生出来三;三生万物,一路生生不已,生下去便有了万物。

大富大贵以利万民

“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,变通莫大乎四时,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。”

什么叫“法象”?象就是宇宙的法则,宇宙的现象。挂在那里最大的图案就是“天地”,“天地”最大的变化就是一年的春夏秋冬,万物都脱离不了大自然的影响,所以说“变通莫大乎四时”—春、夏、秋、冬。这也就是八卦所代表的现象。

“县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”,“县”就是“悬”,这个现象悬在太空中,不需要用仪器,肉眼都看得很清楚,那就是太阳与月亮,也就是坎离两卦。

“崇高莫大乎富贵,备物致用,立成器以为天下利,莫大乎圣人。”

孔子讲到人文哲学的现象、人为的社会的现象,也就是乾坤两卦的作用了。人都要求这两样东西:“富与贵”。“富”,财富集中在我手里;“贵”,贵却不一定富。算命的就晓得,有些人命很好,但他是“清贵”,贵是很清的,官作得很大,一毛钱没有。我们历史上有很多大官,死了连棺材都没有,为靠朋友凑钱来买棺材。像宋朝的岳飞当了大元帅,满朝文武认为岳飞家里多少会有儿个钱。但是岳飞被杀抄家,除了几本破书外,什么都没有,这就是清贵。所以贵不一定富,我劝你们还是去做生意,不为忙着做官。富了自然就可以贵。

可是五经中《尚书》里边所说的五福,就是我们过年写对子的“五福临门”的五福,里边就没有“贵”字。不过大家要注意,《易经》所谓的“崇高莫大乎富贵”,不是指我们现在所说的富贵。譬如说一个人学问好,这是他知识上的富,这不是金钱所能买得来的,你再有钱也买不到,没有办法。他的道德高,也不是用金钱买来的。所以“富贵”两个字大家为先搞清楚。这里所谓的富贵,是广义的,不是指狭义的财富和做官而言,因此说最崇高伟大的是富与贵。一个人充实到某一个程度就是大富,大富当然是贵重的、值钱的,是无价之宝了口

懂得了这个道理,所以“备物致用”。具备了万物,但这并不是说我富贵了,家里边什么东西都有,才叫做“备物”。备物是真正达到了大富贵,世界万物皆备于我,是本有的,因为我们本体里具备了万物,具备了万物而能够起用。“立成器以为天下利”,譬如科学家很富贵。我讲的科学家是指发明科学的科学家,不是现在的科学家技术家。现在的科技是真正发明科学的人发明的,但是这些人都是很可怜的。像有名的艺术家死了以后,一张画也许可以卖几千万,但是当他活着的时候,连饭都没得吃,说不定还是饿死的。你说他的富贵在哪里?他的价值是在死以后,他死了后很富贵。

这也就是说明,为能对百万人有利才是“备物”、才是“富贵”、才是“立成器以为天下利”,才算是万物皆备于我。然后建立一样有用的东西—就像科学家发明一样千万民有利的东西一样,这就是事业。它可以使天下万代后人都得到你的利益,这也就是功德。

这一种崇高的智慧谁做得到?当然“莫大乎圣人”,就是得道的人。譬如我们身上穿的衣服,就是黄帝的妃子螺祖发明的,她发明养蚕取丝。有人说麻将也是女性发明的。据有人考察,发明麻将的高手是李清照。那个时候不叫打麻将,叫打马吊。为什么叫打马吊呢?当时北方征来的骑兵部队到南方打仗,把马上的将军吊下来,就叫打马吊。据说如此。

圣人寻宝

“探赜索隐,钩深致远,以定天下故吉凶,成天下故叠叠者,莫大乎者龟。”

这一段是讲卜卦的作用,也可以说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神通中的依通。“赜”(音Ze)是指看不见的那一面,幽深神秘叫赜。“探赜”就是探讨它,把它抓出来,“索隐”就是探索、向.里边挖,挖到后边隐藏的、看不见的,·让它看得见,就是“探赜索隐”。卜面四个字“钩深致远”可以作它的注解,就是把那个最远大最不可知的那 ,面,彻底地了解了。“以定天下之吉凶”,就用这么一个小方法,而决定天下大事的好与坏。’“成能下之叠叠者”(叠音wei,不倦的意思),“叠叠”,有很多搞不清楚的东西,摇摆不定。等于我们仰头看天,看到一个高山顶,看得久了,会看花了那个境界,那种境界叫做“叠叠”,也可以叫做伟大的伟。“成天下之叠叠者,莫大乎蓍龟”,用龟壳、蓍草来卜卦,看似是个小玩意,真研究起来,这个里头作用太大啦!下面就讲卜卦的作用。

“是故天生神物,圣人则之。天地变化,圣人效之。天垂象见吉凶,圣人象之。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。’,

一枝蓍草、一个龟壳,都是天生的神物。“圣人则之”,则就是效法,让我们去效法,宇宙万物都是给我们效法的。人类很多的智慧都是看了生物学来的。譬如打太极拳,是效法鸟跟蛇打架来的。蛇跟鸟的战争,在山上久了的人,也难得看到一次,尤其是大蛇跟老鹰打架!你站在那里看,如果你懂了武功,真会悟出一套武术来。那个蛇那么长,那个鸟飞下来抓它,怎么都抓不住,可是蛇为抓鸟也抓不住,那个鸟一下来,蛇那么一扭,那个尾巴就缠过来了,那个鸟就得赶紧逃,不逃被它缠住了就不得了啦。结果两个打来打去,谁也碰不到谁。太极拳就是看到蛇跟鸟打架摹仿来的。

很多人类的智慧能够对人类生活有贡献,都是受生物界的影响来的。但是人就没有办法做蚂蚁。蚂蚁可以倒着爬,我们人倒过来不能爬。可是也有人拼命练这种功夫。功夫容易练,就是观念忘不了,因为我们人有空间的观念,假设真达到没有空间的观念,身体不受空间的影响,就可以倒转来走路了。

“天地变化,圣人效之”,可见《易经》的学问并不是那么神秘、稀奇,它是观察万物来的.,是科学的。天地生万物,我们人有聪明来效法万物的作用,产生我们生活的方式。天地有变化—像阴阳的变化、四季的变化……圣人就效法它,来设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,以和谐社会与人生。“天垂象,见吉凶”,上天有现象,如日月盈仄、刮风下雨,圣人们从这些天文上的现象,来察看人事的吉凶。所以圣人们对于上天那些寻常或不寻常的现象,那些足以影响我们人生和谐与平安的现象,加以记录、研究,教育后世的人。“圣人效之”,效法它。这里边就有卜卦的道理,用数理、算术的方法来推测人事的吉凶。

“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。”伏羲时候,河里边出来一匹龙马,背上驮了一个黑白点的图,当然不是像现在书上这么整齐。是不是这样,现在很难考据了!不过相传如此,大家就叫它《河图》。伏羲氏就是看了《河图》而画八卦。大禹的父亲因为治水不成被杀了,儿子大禹又出来治水。那时候,我们中国全国都泡在水里。古代的神话说,禹感动了天地,于是洛河(在河南洛阳)里边出现了一只大乌龟,背上驮了一个图案。大禹看了以后,便悟道了。大彻大悟,悟到了物理的自然法则,因此!有了神通,终于把全国的水患治平了。文王后天八卦就是从《洛书》里获得的灵感。所谓河图洛书,这个白点、黑点,一个用九,一个用十,是数理哲学最高的运用。九、十的变化,“圣人则之”,圣人效法而发明了很多宇宙物理,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文明。

“易有四象,所以示也。系辞焉,所以告也。定之以吉凶,所以断也。”

“易有四象,所以示也。”四象就是老阴、老阳、少阴、少阳。做什么呢?“所以示也”,示就是上天把宇宙的自然法则告诉你,你有智慧就可以懂啦!

“系辞焉,所以告也。“《易经》本来都是图案,后来经过文王、文王的儿子周公、孔子这三位大圣人,用文字把它说出来,用文字著作《易经》,叫做《周易》。“系辞焉”,就是在卦图下面挂上这些文字;“所以告也”,明白告诉你什么原理。

“定之以吉凶,所以断也”。他说你了解了,拿这个图案及文言的道理,就可判断一切事物的吉凶,便可以断定自己的生命、前途等等,作为参考,这就是系辞的作用。 极天下之赜者,存乎卦;鼓天下之动者,存乎辞;化而裁之存乎变;推而行之存乎通;神而明之存乎其人;默而成之不言而信,存乎德行。

孔子的宗教哲学

这一章是上传的总结论。这个总结论可以说是《易经》对宗教的总评价,也就是对大家信宗教、求神、求菩萨、卜卦、算命的总结论。《易经》不是迷信,是破除迷信,同孔子说的大不精神是一致的。

“易曰: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。子曰:佑者助也,天之所助者顺也;人之所助者信也,履信思乎顺,又以尚贤也。是以自天佑故,吉无不利也!”

孔子首先引用大有卦上九爻的爻辞说:“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”。大有卦就是火天大有。上卦为火三下卦为三,就是火天大有 。这一卦上九爻的爻辞讲了“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”。从表面上一看,是上天保佑,大吉大利的卦。“子曰:佑者助也,天之所助者顺也,人之所助者信也。’,这就是孔子宗教哲学的意义!世界上多少人都想求上帝、神、菩萨的保佑。孔子说,没有那么简单,菩萨、神不是傻瓜,你给他跪一下,他就保佑你啦!没有那回事。人人都求上帝保佑,上帝太忙啦。两边打官司,都要请他保佑,_上帝也不晓得保佑哪边好。尤其我们大家拜菩萨、拜神,花最少的钱,求很大的愿,所求的事情太多了。你想想,一个人花上一二十块钱的本钱,买串香蕉呀、蜡烛呀什么的,所求的就是发大财呀、升大官呀、保佑平安呀。……很多很多,天下有这么便宜的事吗?

所以孔子说“佑者助也”。佑就是保佑,本省话就叫保庇,保佑就是保庇。他说“天之所助者顺也”,上天有菩萨有神灵,是顺其善道而助之,不是说你烧支香、磕个头,菩萨就保佑你了。大家都知道,西藏都是信佛的,照说应该没有土匪了!结果一样有土匪。西藏土匪抢了人,马上到菩萨而前忏悔说:“下次不再抢了”;到了下次照样抢,抢完了又去跪下忏悔:“以后不抢啦”……这样子就不是顺了。“人之所助者信也”,人要想求上天的保佑,必须先自助而后人助,这绝不是迷信,不是求神拜佛就可以得到上天保佑的。所以“天之所助者,顺也;人之所助者,信也。”为有了信誉,别人才帮助你,人若没有信誉,谁肯帮助?人都如此,何况菩萨?何况上天?

因此要“履信思乎顺,又以尚贤也”。“尚贤”,就是为能向善,便“吉无不利”了。所以为想得到上天的帮助,必须要从自己先把人做好。“履”,古文就是走路,本来是指鞋子,后来引伸为走路。“履信”,自己做人为自信信人,为自强自立,自己为善。“思乎顺”,思乎上天之意,上天有好生之德,是至善的。这是天意,天意是止子至善的。所以我们中国古人讲“天心至仁”,天心是仁爱的。

“又以尚贤也”,这是注重贤德的行为,自己能够尚贤有善行,才可以得到天的帮助和保佑。现在一般性宗教,大家都是在向神明行贿,好像菩萨上帝也都在贪污一样,而且善男信女们行贿还不花本钱,只要跪到那里磕两个头,散会了哭一场,上帝就会保佑你。这个主意完全错了!一定先要懂得自助天助的道理。自助人助,这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。所以人能够自己尚贤,才可以得到上天的保佑,这样才是大吉大利,无所不利。这是孔子解释大有卦上九爻爻辞,而对《系辞》上传所下的结论,也是孔子《易经》宗教的教义,是永远不偏向子迷信的教义。

没有声音的语言

“子曰: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然则圣人故意,其不可见乎?子曰;圣人立象以尽意,设卦以尽情伪,系辞焉以尽其言,变而通之以尽利,鼓之舞之以尽神。”

“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”,这是孔子的名言。天下的书本,不管是圣人的经典(圣人的书本叫经典,普通人的叫书本),还是任何书本,都不能完全表达出来它真正要说的话。我们讲的话并不足以代表我们的意思。有时候一句很好的话会变成坏意,被对方误会了。所以我们讲话往往会有辞不达意的情形。人类的文字语言,不管英文、中文,任何一种语文,到现在还很叮怜,也还不能表达人类真正的意思。假使真能表达意思,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误会了。文字语言不但不能表达人类的意思,更不能表达一切生物内在的思想,它只是一个临时用的符号而已。

这个符号的使用也有很大的限制领域。人与人之间的讲话,不一定是只靠嘴来讲,还要靠表情。譬如我们看到一件惊骇的事情,会大声地惊叫“哇”;看到一件好事,也会同样发出“哇”的一声。同样是一种“哇”的声音,它所表现的意思,还为看那个人的表情,甚至他的肌肉、眉毛、眼睛、手势等。一个人讲话,全身都在讲话,可见文字、语言并不能完全表达人们的意思。

二十几年前的时候,大家一张用录音机传播的教育法。我说没有用,假使录音机或扩音器可以教育的话,世界上便不需要有人教书啦!世界上发达国家教学用录像机、电视来代替人,还是隔了一层。现场就不同了!因为教育除了言语、态度等等以外,还有一种讲不出来的感受与力量。这个道理很多古人都讲过,孔子在这里就特别提出来:“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”

书是由许多的文字集合而成的,文字语言既不能表达人们的真正意思,所以做学问,了解一个东西很难。根据“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”这两句话,我们便知道不少史书是不可靠的。历史上说的多是假话,只有人名、地点是真的,内容却不一定是真的。但是小说呢?正好相反!小说说的都是真话,可是那个人名、地点却是假的;那个事情好像也是假的,可是人类的确发生过那样的事。所以我是主张看小说的,而且我认为一个不读小说的人,恐怕也是一个永远不懂人情世故的人。我们小时候读书,一方面读很古老的占书,一方面也偷偷摸摸地读小说。像我们小时候读小说,是摆在抽屉里的,《易经》是摆在桌上面的。父亲坐在后边,两眼瞪着。我们嘴里念的是“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”,眼睛看的是《红楼梦》呀,《三国演义》呀,等等。读小说的确有好处,我是极力主张看小说的。很多家庭不准小孩看小说,我的家里是小说教育,在家里功课可以马虎,小说不能不看。不过孩子还没有成人之前,要看什么小说,要先问我,我看了才告诉他可不可以看。有些小说不是不可以看,是要等你年龄到了才能看。

圣人之意

历史上有许多事情说不清的。写历史的人除了文献不全,事理难明外,还受了很多客观环境的影响。像司马迁写《史记》,要藏之名山,传之后人,就是一个例子。所以研究起来很困难。有时候研究历史也非常可笑,这个就是“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”的道理。那么照孔子提出来的观念来说,“圣人之意,其不可见乎?”也就是说我们读的这本书一一《易经》,不是永远没有方法了解了吗?准此,那么一切古圣人、佛、上帝、耶和华等,真正的意思是什么?我们人岂不是也永远不能了解了吗?

孔子的答案是“能”,有办法了解。他特别推崇《易经》,他说这个语言文字固然不足以表达圣人的意思,但是“圣人立象以尽意,设卦以尽情伪”。卦就是图案。有时候言语文字不能完全使人懂,还必须要靠图案来了解,借图画来表达意思。这就是古人为什么要用图案来替代文字语言的道理。

现在我倒很欣赏美国人、日本人研究《易经》,都变成图案、漫画来研究,更接近事实。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叫《日文精华》,上边就有那么一幅漫画;太阳照得大地很光明,火在天上燃烧,旁边注了个卦名,就是天火同人卦,上面是天,下面是光明。这就是“设卦以尽情伪”。但是为想把这个发生的思想情绪、内外、真假统统讲清楚的话,光靠卦与图还是不行,必须还有文字。图案与文字配合,才能真正表达圣人的意思。所以说“系辞焉,以尽其言”。卦和爻下面有文字,这个文字就叫系辞。

我们古代所谓的古文辞,是用的这个辞。现在很多人评论一篇文章时,说它的文“词”如何如何,这个“词”是诗词歌赋的词,是专称、特称。词又有各种不同的调子。诗有一定的规矩.五个字一句就是五言诗,七个字一句就是七言诗。把诗的长短句联起来变成词,也叫“诗余”。诗余也是一个专用的名称,是一种独特的文字体裁。一般文章里边的文句就叫“文辞”,但是现在如果我们写成这个“辞”,年轻人看了往往会给你改成诗词的“词”。有时候看了真教人感慨万千,所谓“无可奈何花落去”。实在教人无可奈何!如果你为把它改过来,他反而说我们错了。究竟是他错还是我错?就不知道了。

说到这里,大家就可以知道,辞就是文句。卦下面挂上文句“以尽其一言”,是为完全表达卦的意思。所以文字的意思,就是把我们的思想、意思,变成无声的语言,再由语言变成文字。仅仅文字也还不够,还要图案,跟我们现在讲话的图案一样。身体的动作、脸上的表情等就是讲话的图案,所以哑吧讲话,用的就是国际通用语言的手势。手势也是画,也是图案。那么这样够不够呢?还不够,还为能“变而通之以尽其利”,才能发挥它的作用。

文字、言语加上卦、图案,还不够,大家还要研究卦的意义,还要懂得变通。不是呆板地执著这个卦辞,文王怎么说的,孔子怎么说的,就此完了,那是不一定的。等於算命卜卦,某一个解释对某人有利,换一个人就不利,这个中间就要知道变通了,要能“变而通之”,才能“以尽其利”。可是“鼓之舞之以尽神”,那就难了。鼓舞当然*是打鼓跳舞,那是个形容词,很难解释。鼓是充满、升华,最高的智慧。拿现在的话来讲,就是你充满了智慧,达到最高点、升华啦!这样才懂得“神”。

神,我们前面已经解释过了,神不是菩萨、也不是上帝,宇宙间有个看不见、摸不着不可思议的东西,中国的文字就叫它神。

念佛珠与乾坤圈

下面是孔子在上传的总结论中,告诉我们研究《易经》为特别注意乾坤两卦。孔子说:

“象坤其易之缊邪?乾坤成列,而易立乎其中矣,乾坤毁则无以见易,易不可见,则乾坤或几乎息矣!”

“乾坤其易之缊邪?’’邪就是耶,不是邪(Xie),古文中这两个字是通用的,不要把它当作妖邪的邪,那就错了。邪就等於我们白话文叹气的声音,“啊呀”一样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乾艮两卦是同的根本,这两卦的内涵,蕴藏就很多了。《同经》的内蕴,特别要注意乾坤两卦的变化。过去我们发给大家很多图表,像十二辟卦、方圆图等等,都是从乾坤两卦开始。乾坤两卦研究通了,学《易经》就好办了,所孔子说“乾艮其易之缊邪?”

“乾坤成列,’而易立乎其中矣?”所谓成列,大家看下面这个图:

这是伏羲先天八卦图,乾一、兑二、离三、震四,一个行列在左边;巽五、坎六、艮七、坤八,另一个行列在右边,合起来好像一个苹果一样。乾艮两卦分列两边,实际上不是两边,乾坤是两个圆圈,像佛教出家人用的念佛珠。道家呢?不用这个东西,用两个圈圈就是乾坤圈。乾一、兑二、离三、震四是阳面;巽五、坎六、艮七、坤八是阴面。方图圆图,各有各的行列,横图呢?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八六十四卦,从下面一路发展上来。一下面大,上面小,面且多,就像植物一样。一颗小的种子一变就变成森林,这样叫做成列。照这样看,乾坤两卦的列就很多啦!现在,我们把先天图假设成平面来看:乾为天泽天,兑为泽,乾与兑配,就是天泽履,翻过来就……依次类推,列表如下:乾为天│兑为泽│天泽就是履卦 ││乾为天│离为火│天火就是同人卦│──│乾为天│震为雷│天雷就是无妄卦││乾为天│巽为风│天风就是姤卦 ││乾为天│坎为水│天水就是讼卦 ││乾为天│艮为山│天山就是遁卦 ││乾为天│坤为地│天地就是否卦 │

配就是把它组合起来,古人就叫它配卦。第一卦是乾,乾为天。第二卦为兑,兑为泽。乾与兑配就是天泽履。第三是离,离为火,乾与离配就是天火不人……依次乾与巽配就是天风姤,这是一列。如果翻过来组合呢?兑为泽,泽就是海洋,兑与乾配就是泽天,依次离与乾配就是火天大有……巽与乾配就是风天小畜。像这祥的成列,有很多的变化跟应用,列表如下:│兑为泽│乾为天│泽天就是卦 ││离为火│乾为天│火天就是大有卦││震为雷│乾为天│雷天就是大壮卦││巽为风│乾为天│风天就是小畜卦│──│坎为水│乾为天│水十就是需卦 ││艮为山│乾为天│山天就是大畜卦││坤为地├ │乾为天│地十就是泰卦 │

乾坤就是这样的成列,大家为弄清楚,你把这些搞清楚了,将来观察一件事物,就不仅只是看一点、一面了,便会从多方面的观点、多方面的角度去了解多力一而的事物。所以孔子说,“乾坤成列而同立乎其中矣!”

地球的轮回

你懂了这个道理,同的作用——天地的作用,就在这个中间起了变化。所以孔子告诉我们,为研究《易经》,乾坤两卦为搞得非常清楚,“乾坤毁则无以见同”。我们生在天地之间,上面有虚空,下面有地球。如果没有天地,就没有人跟万物,这是事实的现象。研究《易经》,乾坤两卦的重点为把握住。不懂得乾艮两卦的妙用,也不会懂《易经》。所以说,“乾艮毁则无以见同”。乾坤如果没有了,也不需要研究《易经》了,人类一切的夕化也都不需要了,因为空嘛!“空”,什么都攀有了。易既然不可见,《易经》的道理、学问、哲学都没有啦,人类文化便也根本没有了,那么这个宇宙又回到了冰河时期,回到了空的境界,回到了天地没有开辟以前的世界。因此说“乾坤或儿乎息矣!”

不过要注意啊!孔子这段文字有一个深义,很深配道理。“或几乎息矣”!“几乎”息不是真的息灭啊!宇宙是永远不会死亡的,地球毁了,另一个世界又会出来。不能说人死了,就一切都完了。这个生命是无穷尽的,第二次还会回来,第一次也会回来。不过第二次回来不一定跟第一次来时一样了,或者女人变男人,或者男人变女人,或者变别的,都不一定!这就是轮回的道理。世界上没有真正死亡的东西,这是中国文化《易经》的哲学,所以叫作“生生不己”,以至于永远永远。我们中华文化认为,世界上永远没有死亡。

所以孔子在这里也特别强调,乾坤真的会毁灭吗?孔于在这里用了两个虚字。我常常告诉同学们,写文章要懂得用虚字,不管中文外文,懂得用虚字才是好文章。这个虚字看似不相干,孔子写《春秋》的笔法就叫做“微言大义”,“微言”就是虚字,在文章里看似不相干,好像可以拿掉?一样的虚字,但是关系很大。譬如说孔子这里用的微言:“则乾坤“或几乎”息“矣””!就是这样。“或几乎”?如果不懂得虚字,几乎个什么呀?

这就等于赵匡胤当年做了皇帝出来视察,看到城门上写了四个字,我们姑且说它是“台北之门”。赵匡胤骑在马上,一边走,一边考验他那个秘书长陶敦。赵匡胤本来迦不想用他,但是找不到更好的秘书长。他一方面讨厌文人无耻,一方面也实在找不到一个文章好、可以用的人,就只好用他了。他说城门么,为什么四个字?只写什么门就好了,为什么还要“之门”?陶敦说:皇上,那个“之”呀就是助语词,用来帮助语言的。赵匡胤就吼道:书呆子就知道那个之乎者也,助得个屁!什么助呀!

在这个地方,那个“之”字可以拿掉,可以不拿掉,这是真的。但是像孔子这一句话:乾坤“或”几“乎”息“矣”,这几个字决不能拿掉!微言里面有大义,几乎、也许、或许、差不多。差不多是死亡,但没有死亡;差不多快成功,但还没有成功。不懂虚字,你就看不通它的真义。所以这种虚字为特别注意!虚字在孔子的文章里经常出现,孟子也善子用虚字。虚字用得不好的文章不能看。现在的白话文不用之乎者也,却用了呢吗啦呀,也是一样。有时候多用一个“的”字,或者少用一个“的”字,就差得很远,大家为懂得这个道理。

有情世界

“形而上”是个哲学名词,大家都很熟悉,最初还是孔子提出来的。什么叫形而上?再看下面的话,你就懂了。

“者故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,化而裁之谓之变,推而行之谓之通,举而措之天下之民,谓之事业。”

孔子接.上文说:“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”。所以形而上者,万物都有形象。上帝在没有鸡没有蛋以前,究竟是个什么东西?先有鸡呀先有蛋?不管你鸡也好、蛋也好,只为你有了蛋或者有了鸡,已经是形而下了。形而上的,你说上帝创造万物,那谁创造上帝?所以上帝是形而下的。如果说上帝是上帝外婆造的,那上帝的外婆又是谁造的?外外婆是什么?哪个是形而上呢?这就是哲学问题的形而上,称这为本体论。

“本体”也是假定的名称,孔子说的那个东西就叫做“道”,中国人思想所讲的道,就是那个看不见、摸不着的形而上。“形而下者谓之器”,形而下是有了万物以后,就叫做器,“器”就是物质世界、物理世界。所以西洋哲学家柏拉图就说,这个世界有两种世界,一是精神世界,一是物理世界。

在佛学内分的世界更多,物理世界又叫器世界,一切生命叫有情世界,国土世界也是器世界。还有‘个叫圣贤世界。圣贤世界就很难得了,是得了道的人另有他们的国土,他们的世界。佛学分世界比希腊哲学分得更详细,更严重了。

“形而上者谓之道”。我们中国.文化里头所谓的道,是代表了本体。读古书尤其看到这个“道”字、“天”字,特别要小心,这两个字错用的地方非常多。这句话是说形而上的这个代号叫做道,在宗教方面讲就是上帝、菩萨、佛呀等等。有时候这个道是代表宇宙间的法则或原理,有时候这个道就是我们行走的道路,有时候我们讲到人文的道德规律,也叫做道……都是同一个道字,意义却有如此的不同。我们看老一的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,应该如何去解释?这就为命啦!这三个字为怎么道呢?“道可道”,有人就解释第一“道”字为形而上“道”的道,可道的“道”字就是可以说,是说话的道字。我说你错啦,他说没有错呀,我们看中国古代的书,说什么人“道”,就是什么人说,某某人讲说,就是某某人道。我说你注意啊!我们中国古书讲话,把“说”称为“道”是唐朝以后的文化。某人讲话,说某人“道”,小说上说某某人“说道”,都是唐朝以后才通用的,唐朝以前少有这种说法。春秋战国时候是“曰”,孔子曰、孟子曰,现在国语我们念曰(月),春秋战国时候不念“月”,念“呀”,就叫“呀”,闽南音广东话就对啦!用我们现在的国语,不能读中国书的!倒是真正读中国书,为用闽南话,或者广东话,比较接近古音。现在苗栗、新竹讲的话为什么要叫做客家话?就是因为过去换了朝代,那些人不奉新朝的正朔,不用新朝的年号,就一路向南方撤退,到了广东、到了福建,当地人囚为他们是中原来的客人,就叫他们客家人。如果用我们客家语研究庸宋时候的文化,就有用处了。这类例子很多。

“道可道”这个道字,就是代表形而上的“道”,形而下就是指这个器世界,物理世界。根据西方现在所谓的宗教哲学来讲,认为宇宙是神所创造。这个说法是靠不住的,我们随便举例来说,不但是外国,东方也是一样,天主教说宇宙是上帝创造的,我们中国人说天地是由盘古老王开辟来的。我们小时候就常听盘古老王开天地的故事,当然我们以前也知道这是神话,所以在过去的戏词就叫“扁”古老王开天地。为什么我们叫扁古老王?这里头有个笑话。从前有个人有三个女儿,老大老二嫁的丈夫都很有学问,只有三女婿有点傻。有一次老丈人过生日,三个女儿女婿都回去拜寿,小女儿很发愁,两个姐夫学问好得很,像自己丈夫这个样子回去,恐怕会很丢人。三女儿就教他,如果岳父问你什么人开十辟地,你就讲盘古老王开天地。但是教了三天三夜还是记不住,太太没有办法,就弄个盘子给他挂在脖子上,如果岳父问起来你就摸摸盘子,就知道是盘古老王,表示很有学问的样子。到时候老丈人真的问他什么人开天辟地?他果然忘记了,便摸摸盘子,盘子是扁的,傻女婿忽然灵机一动说,“扁”古老王开天地。后来大家就叫他扁古老王了,这是一个笑话。

中国古书里边所绘的伏羲皇帝盘古老王图,头上两边像一个山峰一样,有两个角。这个是有道理的。根据人类进化学,过去人比我们聪明,脑子比我们发达。我们过去形容小孩子很聪明,说他“头角峥嵘”。过去人据说脑力特别发达,很强。我小时候听老人传说,上古时候天体跟地球是相通的,人可以随便过去玩,天神也可以过来玩。后来因为人太坏了,天体就跟地球的距离越来越远了。这种神话,东西方都有类似的说法。你把它综合研究了,会发现人类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思想,都有相通之处。因为上一个冰河时期的演变,才把东西两半球及世界上很多地区分裂开来。慢慢地文字也不同啦,语言也不不啦,其实都是一个来源。

现在孔子讲形而上道,形而下器,这个东西很难了解。于是我们中华文化里头,就有《易经》这一门学间的出现。《同经》这一门学问,对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,以及宇宙来源的究竟,“化而裁之”。不但知道它的变化,而且更重要的是“裁之”。跟裁缝做衣服一样,你把它剪裁得好,会变成一件很好的艺术品。所以文章思想、人文文化都是“裁之”。化而裁之谓之变,这个中间你要晓得变化。变化是什么?是宇宙变化的法则。也就是说,要能确定它变的过程、动力、轨迹、趋向是什么……这个完全要靠你的智慧来研究,这就是《易经》的学问。

割舍之难

讲到这个地方,大家可以知道我们中国文字的运用是非常高明的。譬如说孔子周游列国,到了晚年没有办法在外面混啦,只好回到老家去,办个补习班打发时间。《论语》记载孔子回来的感叹说:“吾党之小子狂简,斐然成章,不知所以裁之!”“吾党之小子狂简”,这跟现代青年一样,现代青年就犯这个毛病。孔子说我们家乡盼我回家,教教我们齐鲁的后生小子,他们都很聪明,也很优秀,但是“狂简”。把十下事认为太容易太简单啦,这实在太狂、太不知道天地高厚了,这是不好的。

“斐然成章”,也会写文章,有思想,但是这个中间,中心思想他还拿不定,不晓得仲裁。譬如民主自由与中国文化政治的关系,这个中问,东方、西方,要怎么样才能合于中国国情?就要“化而裁之”了。不晓得“裁”,就不能适合我国之用。有时候一篇文章写得很好,但是不晓得裁简,便失去了铿锵有力的气概。

我还有一个经验,年轻的时候,也很自负,自己从小便名闻在外。可是我经过一次教训以后,以至到现在我还不敢写文章,一辈子都不敢写文章。在青年时候,有一次做文章,我的老师还是前清一位翰林公,他说你呀,文章才气真好,就是不晓得裁简!我说每篇文章我都经过仔细修止过。他说你犯了个错误。我说请示先生,我的文字犯了什么错误?他说“悭吝”。这使我最不服气啦,我个性里边是个最不铿吝的人。我说“先生之言疑似过乎哉?”老师你讲我这罪名太重了吧?他说你不懂,我讲你铿吝,是你在文章上不晓得舍,你不懂割舍,就是不晓得裁。他说你每次碰到好句了,自己不肯丢,怎么样也为想办法把它放在文章里头,整篇文章是好的,你这个句子也是好的,但是加到这篇文章里,便成老鼠屎了。看来割舍很难呀!

我听了以后,惊出一身冷汗,非常感激,真的非常感激,佩服极了。这的确是我的毛病,被他指点出来,一点都没有错。我说先生我懂啦,这几句我就是舍不得。他说,你不能舍不得,你要决心丢掉,用到别的地方多好,用到这一段里边,用到这一篇里就不对了。

写文章就是这样,很多人写文章,我看了常常感觉是有好句,没得好文。有些人不仅会写古诗,白话诗也写得很好,句子也很美,但全篇连起来看,就成了抹脚布了。那真是没有味道!这就是写文章的诀窍,也是经验。有时候自己写东西,常常思想里出了好东西,好东西就舍不得丢,明明是写一篇政论性的文章,却非为把些文学性的句子加进去,那就完啦。就是这个道理。

所以说,“化而裁之谓之变”。这个变很难,有时候觉得这些句子不必为,但却把它保留;有时候觉得它必为,却硬把它删掉。政治的道理、做人的道理、处事的道理,同《易经》卦的道理是一样的,为化而裁之。这就是变!不过先为通,才能知变、才能处变,否则不能应付一个人生,更不能应付时代。懂得“化而裁之”,懂得变以后,“推而行之谓之通”,然后,为推行。我们现在只会喊口号,推行什么政策,把推行变成一个口号。为知道推之难,要把它推出去,就要懂得推行这个字。

政治上一个新的措施一拿出来,人们的心都会抗拒的,我们读历史就知道。一个新的政策要推行的时候,当时常遭人反对,反对者的说词只有四个字:“民曰不便。”民就是老百姓,老百姓反对,不能推行。老百姓很奇怪,任何一个新办法,老百姓一开始都是反对的,不接受,就造反。所以为“推而行之”,把它推出来。为怎样才能推行而通之?这个中间怎么推法?推而行之,现在变成,一个专用名词,推行什么政策,你怎么推呀?怎么行呀?现在人只在嘴巴上讲,又不推,怎么能行得通呢?每一件事情,报纸上把法令一公布,天天叫推行,推也推不出,行也行不通,弄得上下互相欺骗,结果就是一推了事。所以大家为懂得“化而裁之”、为懂得“推而行之谓之通”,这就是通才之学。

如何来“推”?这中间就为懂得中国的太极拳了。太极拳的推是圆的,不是直着硬推的,硬推是推不动的,转一个圆圈就把它推动了。一个东西如果直推硬推,要用一百斤的力量,如果换一个方法顺势而推,也许一个指头就推动了,这就是以四两拨千斤的道理。这个中间的巧妙,也就是智慧之学。

千秋万代

“举而措诸天下之民谓之事业。”上次我们谈过,你这个人有没有“事业”,不是你开公司当董事长、当老板就叫做事业。当老板、开店子那是四川人讲的“玩钱”,玩弄金钱而已,那不是事业。要能“举而措诸天下之民”的,才算事业。你的所作所为对于人类社会有贡献,因为你的贡献,能使世界人类安定下来,这才算是事业。这一句话为特别注意,这是我们中国文化对“事业”所下的定义。

所谓“措”,平时我们常说“举措之间”、“举措不定”,这个“措”不是指措施,是指安定。举措之间能使国家社会都安定了,这就叫事业。所谓一个事件事情做了,起码影响五十年、一百年,乃至千秋万世。

现在人很喜欢著书。但是我常常告诉年轻人,现在著书有什么用?没有什么书是值得流传、能够流传的。你看八十年以来,一本书在书架千上放了几十年、舍不得丢的很少。再看古书,你就舍不得丢了。它永远有它的价值。现在的报纸和有些书只有五分钟寿命,甚至连五分钟还不到,人家看了就丢了,看了也不会一记得。而有些文章,尤其有些广告文章,一拿到手里连溜一眼也不溜就丢了,我没有三秒钟的寿命。所以“好”就是好,大家会告诉大家,这就是好的文章。真好的东西,为有几十年、几百年,乃至千秋万代,人家还舍不得丢,那才叫做事业。古人有一句话说“但在流传不在多”,能够真流传下来的,它的价值*在数量多。你看诸葛亮的生,有万占功业之名,文章只有两篇前后《出师表》永远流传下来。诸葛亮的一生,有这两篇文章也就够了。可知但得流传不在多,真正有流传的价值,这也就是事业的定义。

差不多先生

“者故夫象,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,而拟诸其形容,象其物象,者故谓之象;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,而观其会通,以行其典礼,系辞焉以断其吉凶,是故谓之爻。”

“是故夫象”,《易经》的卦象,为什么会有这个卦象呢?他说,上古的圣人“见天下之赜”—那个隐密、奥秘看不见的,有时候为用图案来表示,“拟诸其形容”。一个卦象,譬如天火同人,就它的形象、容貌,把它绘成一个图案,“象其物宜”。每个象的意思,只是个大概差不多而已,象乾为天,真的就是指天吗?并不尽然,差不多而已。大家注意,“象其物宜”,差不多像那个样子,譬如我们照相,照相照出来真正是你吗?不是你。天地间没有一个百分之百准确的摄影。乃至于自己照镜子,看镜子里的自己也不是真的自己。那是镜子里头的影子。所谓“象其物宜”,有一点像我而已。我的面孔究竟怎么样,自己永远没法看到,只有别人看到过。镜子里头照的是反方向的,不是自己的真面孔。因此大家算命看相,百分之百的准吗?没有,“象其物宜”!差不多而已,这就叫做卦象,“是故谓之象”。

“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,而观其会通,以行其典礼。”孔子解释《易经》的爻,爻的意义就是交。上古圣人看到天下之大“动”,宇宙万有随时都在动,“动”才有宇宙,宇宙间没有一个真正的静态,静态是个假象,大动小动而已。宇宙万有的生命也永远在动,但是动的当中有其共同沟通之处,所以“而观其会通”,观察它彼此通会的地方。“以行其典礼”,中间找出一个原则、法则,法则就叫典礼,古人这个典,含有“严格”、“确定”的意思,像摆在那里的一个形态一样。礼就是道理,原理,也是法则。

“系辞焉以断其吉凶,是故谓之爻。”因此在《易经》卦下面系上一些话,就是“系辞焉”,做了一些文字来说明,把爻的意思告诉我们,“以断其吉凶”。这种法则,这种现象,就叫做爻。

说到这里,大家为知道,天下的事情是很复杂的,它的变也不是千篇一律的。譬如说,我们现在台湾社会这种情形,这个现象就是昨天、去年的现象吗?不是的,它随时在变。这个变动中间所发生的,往往是小事情大问题、大事情小问题。有时候看来是个小事情,却是天下的大问题,说不定会成为很大的漏子;有时候发生的事情很大,看起来很严重,那却是小间题。所以为政者就要懂得“观其会通,以行其典礼”。这个现象随时在变,发展的前途是好是坏,你事先就要知道。这就是卦象,不需要卜的。所以古人说“善易者不卜”。真把《易经》学通了,不要卜卦、不为算命,一看这个现象就已经知道了,可以“断其吉凶了,是故谓之爻”,这就是爻。

一言兴邦

“机天下之赜者存乎卦;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;化而裁之存乎变;推而似之存乎通;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;默而成之,不言而信,存乎德行。”

“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”。要想极透彻、极明白,‘了解这个宇宙间的的奥秘,就为靠这个卦。

“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”。鼓是形容词,充满了就是鼓,闽南语里边好像没有这个音,但是在四川可以随时听到。譬如一个人生气了,四川人不叫生气,他说那个人是在鼓气。河南人也有这种说法。为什么呢?生气肚子就发胀,脸上青筋就会绷起来,这就叫鼓气。四川人经常爱说:哎呀,今天我碰到某某人,一句话逗得他气鼓胀啦!四川的土话“气鼓”,就是这个鼓气,气得鼓胀了,所以鼓是充满、发挥。“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”,使天下的动被发挥、被鼓起来,那就在辞章了。鼓就是发挥、鼓吹,一个“鼓”字对天下影响很大。影响了天下的动态,可见文字很重要。

那么要想知道宇宙的奥秘,究竟靠谁呢?上帝好啊还是人好?答案还是人。就是孔子说的“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”。一切“道”都是人文的,人的价值有如此的伟大,智慧至上!智慧到达了神明的境界。我们闽南语有人称菩萨为神明,就是这个地方来的。“神而明之”是智慧之学,通神啦、真正明自啦,还是“存乎其人”。上帝从哪里来?是人捧出来的,菩萨也是人拜出来的。假使我们都不拜他,他一点也没有办法,所以说没有人的存在,也就没有神的存在了。

“默而成之,不言而信,存乎德行。”到了神而明之的境界,自然达到目的,使老百姓受到影响,这是了不起的圣人。“不言而信”,不需要搞宣传,一人家就都听你的,达到所谓万民服从的境界,天下人都归心了。那要怎么样才做得到呢?每个人要从自己做起,要“存乎德行”。最后的胜利是道德的行为,不是手段。手段没有用,用手段最后还是为吃亏的。要想真成功,“存乎德行”才是根本。这就是《系辞》上传的结论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haoyunshe.com/zbmy/suanming/ggodm8.html

Copyright © 2024. 好运社 All right reserved. 浙ICP备20200214号-2

文字美图素材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立即处理。